【The Proof - 202001期】Y世代如何創造競爭力 鼓勵年輕人成為職場專業顧問
誰來看過(1)
專家作者 : 蕭壬惠 Smily Hsiao / SGS CBE 產品經理
![]() |
Y世代如何創造競爭力 鼓勵年輕人成為職場專業顧問
溝通可以說是「與人互動」的工作,也因此「溝通互動」就成了令人頭痛的問題之一,而這個頭痛來源不只是人的個性問題,更令人困擾的是【如何與80後所謂的Y世代年輕人互動?讓他們願意做好各類服務/工作】。隨著世代的交替,這群Y世代將逐漸成為職場主力,因此誰能先搞定他們(懂得與Y世代的年輕人溝通互動),誰的勝出的機率就相對為大。
過去與業主及主管們的互動過程中討論到,如果一位應徵者的名片上印著他具備三項能力,這三項能力是分別是「懂得服務他人」、「懂得如何行銷」及「懂得讚美他人」,那麼這個人值不值錢?在職場上吃不吃香?幾乎沒有例外,答案一致都是~值錢。相對的,這些Y世代年輕人在知道具備這三項能力(後續統稱服務力)這麼值錢後,都會進一步再問:「那要去哪裡學呢?」他們可能沒有留意到,其實他們所從事的工作現場就是最佳的練功場,不論專業為何,各類職場(不論公司行號、服務業、電子業、製造業…等)都是練功場。
新世代的職場角色
工作現場之所以是最佳的練功場,乃是基於每天有大量的機會可以與「人」接觸與互動,進而在提供服務與互動的過程中磨練自己的服務力,例如獲得顧客(包含內部與外部)讚美『服務/工作很貼心』就是正向的回饋;被外部客訴或內部抱怨『以面無表情的方式應對』即是負向的回饋,這些都是練就服務力的磨練機會。但在進入這個練功場前,職場人員要先了解自己目前的角色,我們把場景拉到第一線現場,職場人員把自己定位在哪個角色?是「秘書」、「客服人員」、「行政人員」、「業務人員」、「財會人員」、「主管」還是「專業顧問」,這幾個角色都有專業層次上的差異,是把自己定位為凡事被動,有問才有答,還是主動看到別人的需求,提供相關資訊,或者以專業顧問的角色在了解對方的需求後,提供適切的協助與資訊,把自己當成是一種專業的角色,提升顧客、同事、合作夥伴對自己的黏著度,讓自己成為專業領域的達人。
職人若想要在工作現場練就「懂得服務他人」、「懂得如何行銷」及「懂得讚美他人」這三項能力,即可自然成為該領域的「專業顧問」。
掌握四大要點 讓Y世代成為職場專業顧問
有了前述的理解,該如何讓這群Y世代的年經人願意變成專業顧問的角色?在此彙集過往累積的工作經驗、稽核經驗與顧客的回饋,歸納整理為四大要點:
一、讓工作變好玩:Y世代成長的環境相對是順遂的,他們主要不是為了錢來工作,而是為了「快樂和成就感」,在意工作氛圍也想要有更多的自主權,因此要讓這群年輕人覺得上班是件好玩且快樂的事,就宜把工作「遊戲化」及「彈性化」。例如:�憪滮u作任務設計成遊戲,有破關晉級,有打賞機制,甚至對額外的任務來個「限量版」獎勵。�瑽滮u作場所當遊戲場所。
二、告知為什麼:Y世代從小就習慣民主溝通,也比較感性,與他們溝通時,溝通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是讓Y世代的年輕人願意去做,這就要明確的告知他們「為什麼?」做好工作對他們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說公司規定是禁語?為什麼一定要掛識別證?為什麼處理客訴/抱怨要先致歉,而不是不好意思…等。對於Y世代這些年輕人,一但他們心中有疑問,就容易以他們自己理解的方式去執行,其實Y世代是喜歡學習的,且喜歡學習對他們有幫助的事,只要他們認同,就會想方設法完成。
三、有話要實說(直說):與Y世代溝通互動凡事要「說清楚講明白」,他們不流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類含蓄式的溝通方式,對他們而言,表現好要給予立即的肯定(口頭或實質);反之,需要修正調整之處亦要立即給予「如何做會更好」的回饋,與他們溝通要立即且真誠直接,就如他們的用語「直白一點」。
四、善用外力及總部資源:所謂借用、使力、不費力,主管與員工有直接的利害關係,有時候難免因這層關係,讓訊息傳遞受阻,因此若外部或總部有適合相關人員的訓練課程,主管應積極的善用之。外部的和尚比較會唸經的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重點不在「經」,而是「唸經的人」。邀請外部講師做球,主管來接球/傳球,以達到團隊最大綜效。
Y世代還有一個特質就是他們擁有創業家精神,一項針對80後Y世代的調查,高達67%的Y世代年輕人想打造屬於自己的一番事業。在這個什麼問題都可以被解決,什麼東西都有可能被創造的時代,主管們可善用他們的這項特質,鼓勵他們好好的在工作現場練功,一但攢足了實力,當機會來臨時他們就有充分的能力可以大展身手,包含晉升、輪調或是企業內創業的機會。
隨著AI陸續被應用於各類職場的現場,各種AI將取代人力的訊息也在網路上被傳播,未來可能將有部分人力被AI取代,但AI也是要由懂服務力的人來設計與操作。因此,Y世代年輕人如何讓自己成為不會輕易被AI取代的人才,擁有服務力,就能讓自己擁有除了專業以外的「隱形競爭力」。
|
文章出處https://twap.sgs.com/Trainsys/TrainingType/TrainInfoDetail.aspx?ID=56
日期:2020-02-27 出處:SGS 管理學院>> 名家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