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智(TRIZ)系統性技術創新師資培訓
提升創新思維與邏輯能力,協助求解產業實務(產品、制程、設備)工程深度分析與解決。
本「系統性技術創新講師培訓」之目的在培訓產業公司內部技術創新第一階課程或大學創新課程的講師,通過本課程講師資格者由國際創新方法學會, 授予國際創新方法第一階技術創新合格講師證。

萃智(TRIZ)系統性技術創新師資培訓 (L2)
【目的】
本「系統性技術創新講師培訓」之目的在培訓大專創新課程的講師及產業公司內部技術創新課程講師及顧問,通過本課程講師資格者由國際創新方法學會, 授予國際創新方法第一階技術創新合格講師證。通過相關認定考試者,其福利如下:
•得以取得國際創新方法學會技術創新師L1、L2證照 及 技術創新講師證照 資格。
•得以代表學會在產業或大專院校授課TRIZ(萃智)技術創新第一階課程。其授課學員得以參加 萃智技術創新師 (L1)認證檢定。
•得以合法使用國際創新方法學會標準教材ppt檔於其上課中。(需簽教材保密協定)
•得以參加國際創新方法學會教師群年度創新教學與產業應用研討會交流新知和經驗。
•得以合法取得國際創新方法學會不定期教材更新(.ppt 檔)。
•附贈 「萃智創新精通」上冊及上冊參考解答。(上冊:價值 NT 750/RMB 188; 參考解答:價值 NT 500/RMB125.)
【適合對象】
感興趣之專科以上之教師、產業顧問
產品/製程/設備等研發人員、工程經理、內部培訓師。
欲學習系統化技術創新方法,以培養產業菁英之技術創新思維模式者。
【課程效益】
提升學員的創新思維與邏輯能力,協助求解產業工程問題。
提升學員對產業實務(產品、制程、設備)的深度分析與問題解決能力。
提升學員的工程創新之實務教學能力,亦能在日常生活產生創新發明的點子。
行銷與研發人員 用於 激發創新產品的點子。
公司主管,用於突破思維慣性,提升創新認知,識別創新機會。
大專院校教師取得欲從事「系統化創新」課程之教學。
習得作為萃智講師應注意的事項。
若取得國際創新證照,可以證明有相對應層級的創新解題或發想的能力。
【參加學員資格】
大專院校 具有講師以上身份者 或 3年以上產業主管或 5年以上工程師經驗。
已通過 TRIZ 第一階 課程至少 18小時培訓證明者。沒有TRIZ 18小時 培訓經驗者, 需另行參加學會TRIZ L1 技術第一階網路課程。(另行與學會聯繫安排)
【課程大綱】
技術創新 Level 1:訓練內容 – 24小時 (網路)(已通過L1課程者免)
技術創新 Level 2:訓練內容 – 4天
|
|
|
l 萃智七大哲理及其相對應工具 l 人的觀點 vs 物的觀點 的功能分析 l 基於接觸理念的因果鏈和因果矛盾鏈 l 工程矛盾與物理矛盾的傳統解法 l 效應/資源庫解題 l 裝置裁剪的精義 l L1 解題流程回顧 |
技術創新工具整體概觀 |
l 技術創新工具在解題流程中的關係 l 創新方法發展階段與工具整體觀 |
參數操作以解物理矛盾 |
l 參數操作整體觀 l 10倍效益的矛盾新解法: 參數展開與操作 - 參數展開 - 參數強化 - 參數分離 - 參數轉移 |
資源分析與識別 |
l TRIZ資源定義、概觀、與精實之關係 l 資源搜尋: 化無用為有用的手法 l 資源轉換: 化有害為有利的手法 |
|
l 特徵轉移定義及概觀 l 特徵轉移的用途 l 2種特徵轉移方式及其演算法 |
|
l 模式化問題分析與解題之宏觀 l 物場分析的符號和定義(對比功能分析) l 使用物場分析解決問題的流程 l 三元素結構化物場分析的解題法 l 各家物場分析和標準解方法的比較 |
|
l ARIZ的意義與特色 l ARIZ 整體流程概觀: 三個階段及9個步驟 l ARIZ 第一階段說明及演練 |
重點回顧、總結、答疑 |
|
參加I-SIM 國際證照考試及講師輔導 另行安排考試時間 |
【課程特色】
本課程內容著重在系統化、實戰化創新思維的培養,協助學員跳出心理慣性的思考窠臼,以解決工程問題並強化邏輯推理能力。內容係整合8家傳統TRIZ及講師團隊十多年來發展的新工具所形成的新A+TRIZ 高效系統化創新工具。除了整合古典TRIZ, Mann, MA TRIZ-GEN3, Fey, Petrov, Souchkov, Royzen, Belski, 等各家之長,去蕪存菁外,並增加超過20個自行研發的新思維及新工具/改善工具,其內容遠超過經典和傳統TRIZ,並輔以大量案例及演練。其原理與方法亦可於後續轉換用於辨識創新產品機會、解決管理矛盾、和專利規避/再生/擴展。以下L1, L2和L3的新思維和新工具皆為坊間其他TRIZ課程所沒有的:
· A+TRIZ七大哲理: 理想性, 資源, 功能-價值, 矛盾, 空間/時間/領域/介面, 系統轉移, 系統轉換。為TRIZ 可以產生強效的思維模式和解題工具。(L1)
· 因果矛盾鏈 及 基於屬性的因果矛盾鏈: 整合因果及工程/物理矛盾辨識於同一工具, 又可以最大化因果矛盾鏈的完整性。(L1)
· 知識體系綜觀:完整顯示TRIZ領域解題流程及各工具間的關係及綜效。(L1)
· 物的觀點對比人的觀點: 跳脫思維慣性,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實體現象。(L1)
· 發明原理增加4個到44個。(L1)
· 換加減法解不利功能。(L1)
· 10倍效益的物理矛盾新解法:參數展開與操作,所有現有工具僅為此手法17個解題策略中的4個策略。大幅提升解題效益。(L1 & L2)
· 強化參數組合及新矛盾矩陣。(從39工程參數增至52工程參數及新矛盾矩陣)(L1)
· 完整的裝置裁減的手法:有別於傳統只有ABC裁剪法則,本系統提供: AXBCDE, 6+11個裁剪法則。(L1)
· 資源搜尋:化無用為有用的具體手法。(L2)
· 資源轉換:化有害為有利的具體手法。(L2)
· 系統化物場分析的解題結構和流程,可產生比76標準解加倍的可能解題模式。(L2)
· 流程裁剪的法則及手法。(L3)
· 擴展的52個技術演化趨勢。(L3)
· 問題重架構分析:不面對問題,解決當前問題的方法。(L3)
· 失效規避導向的產品設計方法。(L3)
· 反向效應/資源庫以識別創新產品轉型的機會。(L3)
【關於聯合教育訓練中心】
本中心專承接學會與總會授權,專門負責「中華系統性創新學會;國際創新方法學會;亞卓國際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規劃的培訓課程及認證服務,因應國內產業需求,定期舉辦培訓課程與專業認證服務,理論與實務並重,亦涵蓋最新的專業知識,確保從業人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