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培訓顧問
目錄:
“顧問,我們透過企業內外部經營環境的分析,已經選擇出SWOT的評估因素,並進一步進行Cross SWOT分析,得到許多不同的策略選項,請問接下來要如何挑選適合的策略呢?”
經過引導企業高階主管們,運用AHP理性決策工具選擇出數個策略,乍看之下,這些策略怎麼都不像是經過理性考慮後,所挑選的策略,這中間到底發生什麼事?在每年年底到隔年初時,在輔導企業策略規劃時,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接下來,作者分享先前輔導過的案例來進行說明。
前幾年在輔導某家公司策略規劃案,到了策略評估與選擇的階段,作者運用AHP理性決策工具,引導客戶評估並選擇適切的策略。AHP的運作模式如下:
1. 針對策略選定適當的評估指標
2. 將評估指標兩兩比較,找出評估指標之間的權重
3. 根據這些不同的指標跟權重來評估眾多策略選項,以選出最理性的策略(決策)
在經過一番的討論與評估後,作者們列出四個不同的指標及相對應的權重,分別是「策略創意性, 15%」、「執行困難度,35% 」、「與公司營收關聯性, 35%」與「與公司願景關聯性, 15%」,並運用這些指標與權重,評估與選擇現有策略選項。
在經過一番評估過後,發現企業高管們根據指標與權重所選擇的策略,站在顧問作者的角度來看,並非是最理性的決策,而最滿意的策略。怎麼看出來的呢?
1. 給分不太符合常理
例:以「打進車用市場」與「增加xx產品零組件供應商家數」的策略來看,就執行困難度而言,一般來說是打進車用市場較具挑戰性,但卻看到不太合理的評估數字
2. 最高分的幾項策略就是老闆一直宣示想做的策略或是自已想做的策略,有先畫靶再射箭的狀況
在此,作者並不是說老闆想做的與企業高管自已想做的策略,一定是非理性的選擇,而是常發現在策略評估時,企業高管的選擇往往先找出心有所屬的策略選項,再針對這些選項打最高的分數,再依序評估打分,如此一來得到的結果就是最滿意的策略,只是這過程借用理性決策的工具做為掩護而已。 繼續閱讀本文👉 為何使用理性的決策工具,卻沒有理性的決策結果?
企業年度策略規劃遠不止這麼簡單?
除了上述講到重點之外,策略規劃的過程還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我們有完整的策略共識營規劃服務,還特別整理了各種常見的問題,像是
公司希望安排什麼主題的策略共識營?
公司希望達到什麼效果?
公司適合什麼工具來制定策略?
讓我們一起透過問題集,一層一層幫助您釐清公司需求,找到最適合的策略共識營方案吧!
留言內容
暱稱
E-Mail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