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知識中心 > 個人成長 > 謝哲青:出走,讓人生有新出口

謝哲青:出走,讓人生有新出口

提供機構:

亞太培訓顧問

加入收藏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姓名:
寄件人email:

 這個導遊很不一樣!他不愛帶你去購物;但喜歡領你到美術館,站在義大利畫家吉奧喬尼(Giorgione)的《老婦》前,訴說這幅畫的背後典故。


這個電視名嘴非比尋常!他上財經節目談的不是投資分析,而是債券的歷史。

聽謝哲青講話,很容易被他沉穩、富有畫面的內容吸引,進而進入故事中。擁有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考古學和藝術史雙碩士,曾是大英博物館、倫敦國家藝廊研究助理,也當過佳士得拍賣會策展人,其實謝哲青自己的人生,就充滿了說不完的畫面和故事。

旅行是謝哲青給自己的一把鑰匙,他用這把鑰匙跳脫家庭背景的框架,更為自己開啟了一條不同的生涯之路。

小時候,謝哲青是非常木訥寡言的孩子。父親是建築工人,必須長期到外地賺錢;患有躁鬱症的母親,常常靠責打孩子做為情緒出口。也由於家境貧窮,讓謝哲青常受同學欺負,他又不善表達,只能遁逃到書中世界。

「當我有能力,第一件事就是離開家,」謝哲青說。為了出國旅行,學生時代的他,時間都花在打工和讀書上。大學畢業後,為了省錢,他跑去辦船員證,好順理成章地跟著一群船員搭船出海。船開到哪,他就玩到哪。1年4個月下來,足跡踏遍亞洲、非洲。

「想辦法工作→存錢→旅行→回來後再想下一個工作」,這樣的循環持續了幾年,開拓謝哲青的眼界,也點亮他個性中本來抑鬱的因子。

英國留學期間,他曾在拍賣會當策展人,有機會跟當地文化人接觸。「我發現,台灣社會缺乏這樣的熱忱:明知自己買不起,也非常希望親眼目睹偉大作品。」

把文化變成雅俗共賞的故事,開始成為謝哲青對工作的定位。回國後,他先到學校當講師,但因為屬約聘制,上課時間不固定,他乾脆重操舊業,把「說故事」跟「旅行」結合在一起。

雖然在旅遊界,這個各種典故信手拈來的導遊很快就小有名氣,但是不重購物行程,佣金賺得少。即使手頭拮据到有時得躲躲房東,但他不想走回頭路:「沒機會時,正好充實自己。」沒團帶,就窩在家讀書,一天一顆蘋果照樣度日。

一次機緣,開啟他上電視說故事的路。2007年,一個電視台朋友請他介紹到過南極旅遊的人,他半開玩笑地推薦自己,就這麼誤打誤撞,2009年開始變成電視談話節目的固定班底。因為言談不流俗,又夾雜深厚的文史涵養,現在培養出一群忠實粉絲。

揮別心中憂鬱的小男孩,變成一個有能力說故事給別人聽的人,謝哲青憑藉的無他,正是那一路上奮力打破桎梏的勇氣。
 

日期:2013-12-23    出處:2012-01 Cheers雜誌1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