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轉型321
淨零轉型就像場已經開始跑的馬拉松,大企業就像正規訓練的選手,已經開始跑了。中小企業有些準備開始跑,有些還在暖身,有些可能還不清楚為什麼擠了這麼多人朝同樣的方向前進。但是新聞天天報、政府法規訂出時程表、客戶準備要求供應鏈配合,資金也將抽離高碳排量企業,這些種種訊息鋪天蓋地,到底應該怎麼做?
最近常聽到「碳焦慮」,那到底在焦慮什麼碳議題呢? 不知道為什麼要處理碳排? 要怎麼做碳盤查? 怎麼減少碳排? 找誰來做碳盤查、找誰來協助減碳? 花多少錢做盤查、減碳、付碳費/稅? 我們還有多少時間準備? 這些想起來的確令人頭痛,但問題都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做淨零(碳)轉型也是這樣,面對碳的要求,接受排碳是有價格有成本的,處理如何減碳,最後營運不可能零碳,那就以碳抵換或碳捕捉與封存,把最後的碳放下,達到碳中和的目標,進而滿足永續營運的目的。
所以,簡單來說,淨零轉型321。3個階段: 碳盤查、碳減量、碳中和;2大關鍵碳減量策略: 能源與資源;1個唯一目的: 永續經營。透過這樣的節奏,一步一步向目標前進,調整好呼吸與步伐,跟著好朋友一起跑,這樣才能跑得長。
首先,淨零轉型三個階段,如同上篇文章所說,一開始不要被碳盤查嚇到,中小企業處、工研院或許多顧問都可以提供訊息,配合簡單工具,企業自己就可以先自己做碳盤點,找出排碳熱點。如果法規或客戶要求第三方查證,再來做碳查證,雖然現在只有七間查證公司可以執行,但年底將到十間,明年會有更多合格的查證公司可以提供服務。因此,第一階段「碳盤查」,也就是碳盤點與碳查證,就先開始盤點吧! 第二階段「碳減量」則可以透過檢討兩大關鍵策略: 能源與資源的減量來進行。第三階段「碳中和」再投入碳捕捉封存、碳匯、碳抵換交易等,把最後一點碳折抵掉達成碳中和。
在碳減量的兩大策略為「能源」與「資源」。在能源上,減量使用(節能)與轉換使用再生能源,除降低成本外,更可有效減少碳的排放。在資源上,透過循環經濟的思維與模式,提高資源使用效率,一方面可以減低資源稀缺問題影響(如俄烏戰爭造成部份原物料減少),二方面少用資源也就少碳排,同時改變既有線性經濟思維後,新的循環經濟商業模式更有機會帶給企業新的成長。例如,筆記型電腦碳足跡的分析,就可以看出其原物料取得所產生的碳排達到生命週期的72%,換句話說,如果能透過循環經濟模式設計使用回收再生原物料,原物料減量的設計,製程中所遺留下來的廢棄資源(稱作副產品)再利用,以此種種來提升資源使用的效率,也減少了碳排放量。這也是蘋果手機每一代推出時,庫克都會強調回收再生物料與設計所帶來碳排放量降低的改變。
來源: 工研院綠能所簡報資料(作者授權使用)
做了這麼多的努力,逐步往碳中和目標前進不外乎是為了繼續接單獲利、或是避免排碳的成本加上來後造成虧損。也就是說,達到碳中和是為了生存,企業是非做不可,但生存與永續生存有什麼不同呢? 有一部短片「用剩下的蠟筆」提醒我們,如果只追求自己現在美麗的畫面,留給下一代灰黑的世界,那不是永續,畢竟死掉的星球是沒有生意可以做。所以,淨零轉型唯一的目標就是「永續經營」,也就是永續生存。
說了這麼多,3 2 1 Let's run, 開始跑就對了。
作者 徐步鯤 Bruce 介紹:
本文經作者同意授權使用,原文請點選這兒
∼活動推薦∼
ESG新手工作坊-帶你實作可落地的減碳計畫
讓我們放眼國際,
歐盟預計在2027年針對進口產品課徵碳關稅;
包括美國、日本、韓國及歐盟在內的137個國家及地區聯盟宣示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
在2022年初,台灣也正式宣布加入這場國際戰,頒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規劃」。
從種種跡象來看,你應該可以發現淨零碳排不只是口號,它是企業長保競爭力的隱形成本,也是未來職場中人人皆須具備的基本素養。
有如極端氣候不是一天造成,淨零轉型是一場持久戰,是一場需要好好暖身的馬拉松,在未來,這場馬拉松比的是對法規的了解、減碳實務的運用及因應現況改變的彈性。
但告訴你一個好消息,面對這個龐大複雜的問題,你不是一個人,讓我們成為你的陪跑員,與你在這場馬拉松中找到適合你的步調,並協助你勇敢應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