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策略規劃輔導案的時候,通常一開始作者會引領企業重新檢視既有的願景(vision)、使命(mission)跟企業的短中長期目標(goal),因為這些跟公司的策略是息息相關的。
然而在過去的輔導經驗中,作者發現企業常常會卡在立下遠大的願景後,而不知如何開展的問題,所以在本篇文章,作者想跟各位分享怎麼樣將公司願景轉變成落地的行動。
高大上的願景難以落地及吸引員工共鳴
很多人說公司的願景應該像是北極星ㄧ樣,引領企業前進的方向,這個觀點作者是認同的,只是這樣的訂定方式會引發問題,當我們把願景訂到像北極星ㄧ樣高度的時候,有時候會發現是很難落地執行的,也會讓員工們覺得這個願景好像太高大上,跟自己沒有關係,也沒有自己的想望在這個願景裡,而缺乏實踐願景的動力。
舉例來說,若將「勉覺創新」公司的願景訂為成為「台灣中小型企業推動創新的第一把交椅」,這樣的願景就有點遠大了。各位可能會覺得作者認同將願景訂定成北極星的高度,卻又認為這會有問題,是件很矛盾的事,其實不然,只是這中間需要適當地轉換而已。
為願景設下短期的里程碑-可落地願景
該怎麼轉換呢?作者會先引導企業去思考在這個遠大的願景及北極星的指引下,企業在近期3年間想要讓公司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企業。作者通常把這樣的願景,定義為「可落地的願景」。「可落地的願景」往上承接了遠大願景的一部分,往下可以開展成比較具體的目標與行動計劃,它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概念,我們也可以稱「可落地的願景」是實現遠大願景的短期里程碑。
延續先前所提,「勉覺創新」的願景是成為台灣中小型企業推動創新的第一把交椅,然而,這樣的願景似乎有點高大上,我們不妨再拉近一點思考,如果未來要達成這樣的願景,在近期3年內,公司必須成為一個什麼樣子的企業?而這就是可落地的願景。
對勉覺創新來說,近期3年可落地願景可能是「台灣中小型企業推動商業模式創新的實踐家」,而這樣的願景要是短期3年內可實踐的,也要是內含在遠大願景內的。當然,這樣的願景也必須包容員工的想望,這樣實踐願景的力量才會大,而這部份的議題,另外再跟各位分享如何做。
繼續閱讀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