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改善方法:DMAIC六標準差 (上)】

提供機構:

海森驗證

【系統性改善方法:DMAIC六標準差 (上)】

作者: 林家銘顧問 2017/1/10



♦♦♦六西格瑪的核心思想始於西元1970年誕生在摩托羅拉,其基本精神一直以持續改進提昇品質為主要的,之後在各國亦呈現爆炸型的發展。
六標準差自2000年開始引進台灣之後,已經過約16年之應用。但以2017年之角度回顧台灣整體六標準差之應用廣度及熟悉度來看,六標準差似乎不被很多台灣企業可以接受。以下摘要一些目前企業常用來拒絕六標準差之說法:

1. 聲音一 : 六標準差不適用我們產業!!!

我見:六標準差基本上有三大類 (DMAIC、DFSS、LSS),每一種方法論皆有不同之應用領域,重點是要如何要選對方法;解決品質問題要選擇DMAIC、解決流程問題要選擇LSS、若要解決設計問題則需DFSS。另一方面,多數企業常看到六標準差之案例與自己產業不同而產生排斥,便認為六標準差不適合自己產業。在此全球競爭之時代,企業需多方嘗試改善與創新,實需有舉一反三之能力(求學時期在學校所學也需經過思考才知如何應用到自己的工作場所及生活中,所以說~難道上學就沒用了?! )。

2. 聲音二 : 改善工具有很多種(e.g. 8D, QC story…),不需要特地去學六標準差!!!

我見:殺雞用雞刀、殺牛用牛刀。企業需要找到對的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論;客訴問題用8D、現場顯而易見問題用QC Story、長期無法解決之現場隱疾才用六標準差。

3. 聲音三 : 六標準差大都需要3~6個月之時間,所以無法提供迅速之改善!!!

我見:六標準差是用來解決一直長期存在的品質/流程/設計問題,並不是用來解決突發事件。

4. 聲音四 : 六標準差之投入成本很高,時間也相對較長!!!

我見:如果把六標準差之活動比喻為我們在求學階段時期,似乎也是和讀書相似的,多數人也不會因為要讀到22歲大學才畢業而不念書才是。以目前國民之學歷而論若讀是到大學,在這一路過程中也引用了數多個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為了能讓求學之路持續下去以累積知識及實力,所以當然也有需要花一些成本及時間。同樣的以我們所知道的六標準差是用來解決長期性的問題,使得企業能夠永續經營。另一方面,多了解六標準差工具之內涵是必要的,許多企業常常便宜行事,找對不了解六標差之顧問進行訓練及輔導,當然也就導致自己對六標準差產生不好之印象,這部份著實可惜。

5. 聲音五 : 六標準差一定要另外買統計分析軟體(e.g. Minitab, JMP…),會增加企業成本!

我見:購買軟體是否會增加企業成本,平心而論是需視評估者所看的是那些觀點或風險考量。套裝軟體是有其優勢,好在那呢?如因有既有的模式,對於使用者可以減少操作的時間成本,或當一個使用者對自建程式沒有一定的熟悉度,對於工作人員是一項不錯的工作方式等。反之,若對Excel內建之統計函數/工具熟悉到一定程度,其實也可以Excel協助分析。甚至目前也有一些免費軟體可供統計分析(e.g. R軟體),並不一定需要買套裝軟體。

6. 聲音六 : 六標準差使用很多之統計手法,難以入門!!!

我見:不同的問題會有需要不同深度的統計分析工具,就像吃飯要用筷子而喝茶要用杯子,各有用途,而這些工具也更有所長。

7. 聲音七 : 六標準差無法帶動企業文化之改變!!!

我見:一般常見文化無法改變大都是經營管理階層無法持之以恆的應用六標準差,大多只是為了應付客戶而六標準差,文化之推展效果當然有限。
 

出處:作者:林家銘顧問 海森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