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關怎麼辦!解決問題的大策略小技巧

提供機構:

亞太培訓顧問

 今天你我又遭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了。問題發生後的下一步是什麼呢?解決一個問題,不論重如泰山輕如鵝毛,首要任務就是先確定敵人底細,清楚了解到這個問題到底長什麼樣子。確認目標之後,我們就要開始準備擬定攻略。


除了之前提過的把問題分割、改變表徵之外,還有另外兩種常被採用的策略。一種是算則法(Algorithm),就是土法煉鋼的一直走一直走,走久了總有一天會到,這顯然不是最好的方法,但至少可以保證一定會到,這樣的方法通常 well-defined problem 會比較適用。但是設計上通常都是一些 ill-defined problem,沒有明確解答的問題,除了想辦法改變表徵,也就是怎麼看、解釋問題的方法,另一種則是捷思法(Heuristic,也稱作經驗法則),也就是你我都最愛的偷懶、走捷徑,省時省力的一些小撇步。這些方法常是以前用過,有用,但其實不一定適用於現況,不保證一定到的了的偷吃步。

這裡介紹兩種常被用的捷徑: 

  1. 逆向工作(working backward)
  2. 方法目的分析(means-ends analysis)
逆向工作就是從目標往回想,直接假設結果的上一步或是解決辦法,找各種證據支持自己,先想辦法到達這一步再說。就像我們的目的是殺掉大魔王,而我們假設他最脆弱的地方是他的眼睛(因為電影都這樣演),所以我們先想辦法攻擊他的眼睛,運氣好矇對了,就恭喜過關,但要是好死不死他最脆弱的地方其實是頭髮,那就是個徒勞無功。這種策略常用於問題的一開始很複雜,下一步選擇很多,像是魔王有超多地方可以攻擊,但是最後抵達目標的路很少,就是他的致命部位只有一兩個,具有這種特性的問題,通常會比較管用。

方法目的分析則像是一個測試循環,先知道現在的狀態和目標的差距(如果沒有差距,問題就解決啦!),為自己定一個次目標,再找個方法來減少這個差距,如果沒用,就定一個新的次目標試試看。就像是我們覺得一下要殺魔王有點太難,那就先把目標定在攻擊他的腳,至少讓他不要一直動,之後再想辦法殺掉本人,如果沒有讓我們更接近把魔王殺掉的目標,也許可以試試看用催眠的,立定一個新的次目標。

但要是上面兩種都不管用了怎麼辦?也許不是方法的問題,而是我們的聰明才智、自以為是讓我們畫地自限。有時候會這樣,自己被自己的腦袋困住了,就像是眼鏡掛在額頭上,然後找不到眼鏡一樣,不是方法的問題,再厲害的策略也沒有用,癥結點在於無法突破自己設下的框架。以下有三個可能可以打破他的小技巧:

別被習慣限制
如果每次找不到東西,總是在外套裡口袋發現的話,我們就會拼命找各個外套的口袋,同一個口袋翻了一次又一次,我們很難相信眼鏡就是不在口袋裡(我每次都把眼鏡放口袋啊!怎麼可能不在這裡!),怎麼樣就是不會想到在頭上。這就是 Mental set effect(Einstellung effect),當我們很慣用一個方法,這個方法之前有成功過,因此形成了一個優勢連結,壓倒(壓抑)了其他其實更簡單的方法(其實就在你頭上啊,親愛的)。

功能可能超乎你想像
以為眼鏡只可能在眼睛上不會在額頭上,則是一種功能固著(functional fixation),我們過度的(沒有意識的)堅持眼鏡只能戴著,或是被放在外套口袋或桌上,而沒有想到他其實也可以在頭上,甚至拿來作為別的用途(像柯南的情報眼鏡)。自己把一個東西的功能設了限制,讓我們完全逃不出去,想不到其他可能的功能。

一開始不行不等於之後不行
而有的時候,其實我們有想到可能在自己身上,但是找了眼前胸前都沒找到就放棄了。因為試過前幾個可能性卻沒有找到,我們直覺這個方法太慢了,想必是不在這裡,如果有應該已經找到了。我們把「沒找到」這件事當成是在提醒自己放棄、換別的地方找,這就是進度監控捷徑(Progress Monitoring Heuristic),我們會自己衡量到底要不要放棄當下的策略,導致有時候我們太早就放棄了其實是正確的策略。

這些狀況我們現在讀都會懂,但是陷在問題裡的時候,就是再怎麼樣也想不到啊!那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其實正是先不要管他。這可不是亂說的,根據 Wallas’(1926) 提出創意四步驟(「Preparation 準備期 -> Incubation 醞釀期 -> Illumination 豁朗期 -> 驗證期 Verification」)中便提到在解決問題、「豁」然開「朗」之前,會有個醞釀的時間,就是乾脆的拋下他不管一陣子,問題可能就會自然迎刃而解。就像是想到苯環結構的 Kekulé,就是在放棄拼命一直想的白日夢中,夢到了蛇,然後他就解決了煩惱已久的苯環結構。另外,睡覺也被證實是一種醞釀,有助於解決數學問題(Wagner et al., 2004)。

醞釀效果(incubation effect)真的有這麼神奇?那我們為何不乾脆每天都輕鬆醞釀就好呢?事實上,別忘了在醞釀之前還要有充分的準備期 Preparation,醞釀的時候其實只是幫助我們不再專注於過去錯誤的策略,重新開機,增加我們探索出新的可能的機會(但同時也有可能又回到舊的),把準備好久的知識、方法、經驗,從意識轉入潛意識或意識之外,並不是全然的忘了問題。被賈柏斯譽為史上最偉大的平面設計師的保羅蘭德 Paul Rand,也在和學生討論設計的發想時,提到醞釀的重要,他說:「這就是設計的過程,或說,這就是創意的過程。從問題開始,忘了問題,讓問題自己浮現或讓解決方案自己浮現,然後重新加以評估。這就是你們未來一直要做的事。」

天下除了沒有不散的宴席,也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模式很多種,使用最適合當下的問題的策略,想省時間就試試看小撇步,卡關的時候回想一下是不是被上述的種種情況給困住了。魔王在你技巧性的等待致命一擊,而眼鏡說不定其實在廁所裡。當找遍了都找不到的時候,就先了算了吧,給自己一點時間醞釀,大不了明天戴隱形眼鏡就好囉!

文章載自網誌【Desiring Clicks】

出處:網誌【Desiring Clicks】